您好,欢迎访问博兴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网

用户登录 注册
管理员登录

服务热线

15854319864

扫码立即沟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山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聚焦创新力 做实执行力 全力保障山东粮食安全”情况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2年3月15日(星期二)上午10:00举办“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邀请省粮食和储备局、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等,介绍“聚焦创新力 做实执行力,全力保障山东粮食安全”情况。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办“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邀请省粮食和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华女士,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新阁先生,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鲁波先生,省粮食和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处长吕明先生,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蕊女士,围绕“聚焦创新力 做实执行力 全力保障山东粮食安全”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伟华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王伟华: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再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近年来,我省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粮食连年丰产,储备改革、产业发展、品牌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现“五连优”,不仅有效保障了全省粮食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且体现大省责任担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山东力量。我们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四强”上。

一是生产强,提升能力总产创优。2021年,我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100亿斤,较上年增加10.7亿斤,居全国第三位,连续8年总产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突出抓好田间管理、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见效。2月13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在德州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胡春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省政府作出安排部署,我们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二是收储强,库存充裕家底厚实。2021年,全省累计从生产者购进粮食834亿斤。深化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意见并制定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全省完好仓容达到838亿斤,仓储设施条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地方成品粮油储备全省统算可供应城区人口26天以上。全省地方储备粮超额完成国家下达规模任务,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各类粮食库存统算可满足全省城乡居民一年以上的口粮消费,切实有力保障粮食供给需求。

三是产业强,做优粮企全国领先。我省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在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基础上,今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产值占全国近1/8。我省粮食加工能力强劲,粮食深加工能力、饲料年生产能力、年处理小麦能力、食用油年加工能力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累计发展优质粮食种植620多万亩,新增优质粮食超过100亿斤,助农增收30亿元以上。搭建覆盖“产购储加销”的“好粮有网”产业互联网平台,入驻企业近400家,交易额累计超50亿元,有力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是品牌强,齐鲁粮油享誉全国。持续高位推动品牌建设,“齐鲁粮油”连续三年入选“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品牌价值位居中国品牌“产业集聚区区域品牌”第一位。我们隆重举办“齐鲁粮油”品牌建设三周年研讨会,接续开展“中国行”和“六进”系列活动。我省20家粮油加工企业产品入选“好品山东”品牌。今天我们邀请的中裕公司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中裕在小麦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方面是行业内的佼佼者。通过多年努力,我们省粮油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充分满足了群众多样化需求,实现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

下一步,全省粮食和储备系统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贯彻全省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创新力、做实执行力,推动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抓好保障粮食安全“五个走在前”。

一、聚焦“四个创新突破”,推进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走在前。一是在落实党政同责要求上创新突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国家已经出台有关责任制规定,我省将及时跟进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强化措施,压实责任,确保落实责任制工作走在前。二是在做好粮油保供稳市上创新突破。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方式,主动引导市场预期。统筹疫情防控、重大节点和市场调控措施,全力保供稳市,确保粮源供给充足,确保粮油产品不脱销、不断档。三是在深化收储制度改革上创新突破。组织好市场化收购,强化资金、仓容保障,放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成效,前期我们举办了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募集线上答疑会,在此也欢迎全省粮油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巩固发展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格局,助力种粮农民丰产增收。同时,认真落实“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的要求,发挥好政策托底作用,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计划全年从生产者购进粮食760亿斤以上。四是在开展绿色仓储提升上创新突破。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投入约10亿元支持储备粮库新建扩建和升级改造仓容48亿斤左右,推广应用现代化的绿色仓储科技并实施信息化监管。

二、突出“三项重点”,推进粮食产业振兴走在前。一是以开展“六大提升行动”为抓手,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制定实施《山东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六大提升行动”。创新粮食产销合作机制,视情况举办第四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集中展示粮食产业发展成果,推动粮食产销协作。二是以持续推动品牌高端化发展为目标,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升级版。巩固提升省级、区域和企业品牌金字塔架构,拓展“中国行”版图和“六进”系列活动,塑造“好粮有网”产业互联网平台新特色,推动我省粮油产品质量升级、品牌升级。三是以强化科技人才为支撑,打造优质粮食企业集群。发挥小麦、玉米、大豆、高油酸花生油等四大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科创平台作用,加强科研攻关,开展科技“三对接”活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大培强企业主体。举办好第六届全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指导农户科学储粮,举办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促进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

三、围绕“两个新进展”,推进粮食流通体系建设走在前。一是在推进立法修规上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法治粮食建设,做好修正后的《山东省粮食收购管理办法》《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宣贯工作。及时跟进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积极推进《山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立法。二是在提高监管质效上取得新进展。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推进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继续抓好“亮剑”专项行动,加强政策性粮食、夏秋粮收购检查,积极推进粮食监管信用体系建设,发挥“12325”热线监督作用,督促指导企业依法经营,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四、守住“一条底线”,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保障走在前。粮食安全是守好“一排底线”的重要内容,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一是变革观念抓安全。立足于“有”,抓早抓小,防患未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抓好谷物磨制企业监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全员责任清单,加强岗位培训,提升安全能力,确保全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二是创新载体抓保障。在做好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推进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夯实应急保障物资基础同时,投入2.8亿元在济南、青岛、临沂、滨州建立四大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集中存放可直接投放市场的小包装成品粮油;投入约1亿元支持改造提升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090处,完善粮油终端配送和销售功能,确保应急状态下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五、坚持“一个融合”,推进党建业务融合走在前。以党建引领和过硬作风保障各项工作推进落实。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守土有责做好工作。二是精准发力提质效。突出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依托评星定级、品牌建设等重要载体,打造样板、示范引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三是知责明责强能力。坚决落实作风建设新要求,践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提升业务水平,增强工作本领,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争创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

政府储备粮是保障粮食安全重要的“压舱石”,山东省地方储备粮情况怎么样?是怎样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

吕明:

山东粮食储备安全是有保障的。目前,我省地方粮食储备库存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可以说,保障全省粮食供应和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的物质基础十分扎实。

一是数量充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在各级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给予大力支持,地方储备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互为补充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库存数量处于历史高位。按当前粮食消费测算,各类粮食库存统算可满足全省城乡居民一年以上的口粮消费。

二是质量良好。从入库、储存、出库三个方面强化质量管控。在收购入库时,必须是当年粮食生产季收获的新粮,各项常规质量指标和食品安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中等以上,绝对不允许陈粮、霉变及毒素超标粮食入库;储存保管期间,每年逐货位实物抽检不少于2次,电子测温时时监测,发现粮情异常变化及时处置;销售出库时,除检验常规质量指标和食品安全指标外,还增加储粮药剂残留检验,坚决杜绝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生产。

三是储存安全。全省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粮食仓储设施体系,仓储设施条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完好仓容 838亿斤,其中应用机械通风仓容596亿斤、粮情测控系统仓容540亿斤、环流熏蒸技术仓容473.8亿斤,通过实施“绿色、智能、精细、安全”储粮,有效减少粮食损失损耗,提升品质质量。

四是监管有力。通过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检查、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新收获粮食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监测,切实发挥“12325”粮食流通监管热线作用,强化执法监管,做到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确保地方储备粮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动、用得上。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夯实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基础,筑牢保应急、稳市场、保安全“第一道防线”,让地方储备粮成为全省人民的“放心粮”。一是调整优化地方储备规模总量、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按时完成新增省级储备5.49亿斤入库任务,重点布局在烟台、威海等市。按照粮权所有、分级负责的原则,适应我省玉米、饲料加工和养殖业需求,在实际储备总量内通过品种串换等方式,建立一定数量的玉米储备,探索建立大豆储备,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地方储备品种结构。二是不断提升仓储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粮食风险基金节余,部署开展储备粮库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项目。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科技储粮技术,合理选择应用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气调储粮和平房仓横向通风集成等技术,优化“四合一”储粮技术应用,实现政府储备粮绿色仓储全覆盖,让粮食储存保质、减损、降耗、增效,在政策性粮食入库平仓验收、储存、销售出库等环节开展第三方检验检测,实现粮食“常储常新”,满足居民对健康生活新需要。三是持续强化地方储备粮监管。扎实开展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着力推动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改革举措落实见效,部署开展省级储备粮管理绩效年度评估,督促指导地方储备轮换销售网上竞价交易,发挥地方储备粮平抑市场、保供稳价作用,大力推进政府储备动态监管系统应用,利用好库区、仓房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守住管好“齐鲁粮仓”。

农村大众报记者:

请问,近年来,山东省在加强耕地保护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做法,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李新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再次强调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耕地保护补偿激励等政策文件,形成较为完备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二是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补、护”全链条保护体系,确保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

三是切实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增加耕地数量,通过实施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同时,加强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入库的全过程监管,做好新增耕地后期管护,确保补充耕地质优、量足。

四是加强耕地保护激励。近日,我省对2021年度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20个县(市、区)进行了通报表扬,并给予60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3个亿的资金奖励,让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地方政治上“受表扬”,经济上“得实惠”,发展上“有保障”。

五是在全国率先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建立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以村“两委”成员为主要责任人的基层耕地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田长的前哨作用,实现对耕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

六是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问题。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组织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大棚房整治专项督查,打好挂牌督办、公开通报、约谈问责、限制审批等“组合拳”,保持土地执法高压态势。2021年,省政府对2020年度土地违法问题严重的1个市、3个县(区)进行警示约谈,对31个县(市、区)实施重点监控。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守住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一是全面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强化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严肃责任追究,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

二是优化耕地保护政策保障体系。持续推进耕地保护制度创新,健全完善“严保严管、动态监管、责任追究、补偿激励”等适合我省特点的耕地保护政策和工作体系。

三是全面加强耕地保护监测监管。依托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系统,对耕地实施动态监测监管。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责任落实机制,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严格落实“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从严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用地,稳妥实施耕地“进出平衡”。

四是完善耕地保护奖惩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鼓励地方对标注恢复属性的园林地整治复垦为耕地,恢复粮食种植;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业建设的,采取冻结所在县(市、区)储备库内同等数量、质量的补充耕地指标等措施。

五是严格耕地保护执法监督。扎实开展耕地卫片监督、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重点问题整治,充分发挥基层“田长”前哨作用,形成耕地保护常态化严保严管。

大众日报记者:

刚才讲到了“五个走在前”,其中应急保障是一个重要方面,能再详细介绍下我们都有哪些手段来确保粮食应急供应,下一步还有什么创新性做法?

吕明:

近年来,我们不断提升粮食应急加工、配送、供应能力,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等各类突发性事件,全力保供稳市,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预案编制演练,提高粮食应急保障的精准度。结合粮食应急工作需要,加强粮食应急预案的修改完善,2019年印发《山东省粮食安全风险防控应急预案》,指导全省开展粮食应急工作。目前,全省16个市和具有独立粮食行政管理职能的县(市、区)全部制定区域性粮食应急预案。近三年,省市县各级开展应急演练培训60多场次、培训队伍3000多人次,增强了实战性和精准度。

二是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构筑粮食应急供应保障网络。按照“每人每天1斤粮、1两油”的消费标准设定加工能力,确定应急加工企业300家,占全省成品粮加工企业的60%;坚持应急供应网点每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应急配送、储运能力有保障,全省设立应急供应网点2090家以上,设立应急配送中心196家,应急储运企业210家。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粮食应急加工供应能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承办、财政扶持”模式,先后投入财政资金2.24亿元,支持建设各级粮食应急供应项目162个,全方位提高粮食加工、储存、配送、供应能力,仅小麦加工产能就达到1000亿斤/年,食用油加工产能500亿斤/年。“十四五”规划又将4大区域性粮食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和应急供应网点改造升级纳入其中,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保障。

四是建立粮食协同保障机制,提升区域应急保障能力。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粮食流通大循环,与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等15个省市建立产销合作关系,在粮源保障、订单采购、仓储物流、加工转化、销售网络等方面深度合作,努力扩大省内原粮供给,拓展粮油产品销往省外。据统计,每年从外省调入原粮约400亿斤左右,销往省外成品粮油600亿斤左右。统筹建立省际间粮油对口支援和互助机制,代北京、海南、广东、浙江储存地方储备粮近7亿斤,去年以来先后同北京、河北、陕西等省市建立粮油供应协同保障机制,展现山东粮食大省责任担当。

下一步,将创新方式,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我省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一是创新性动用省级粮食风险基金节余,围绕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和黄河流域,在济南、青岛、临沂、滨州建设4个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财政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按总投资70%的比例给予支持。二是督促指导各市县统筹利用粮食风险基金结余约1亿元,在每一个县(市、区)政府驻地投资30万元建设1处较大示范网点,其余每处投资3万元建设普通网点,对全省2090处粮食应急供应网点进行改造升级,增强粮食应急投放供应能力。三是强化粮食安全风险防控。通过完善粮食应急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密切关注全省粮食供需、价格情况和群众消费意愿变化,加强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定期召集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委员和专家团队研究会商、分析研判,对出现的苗头性粮食应急事件早发现、早判断、早处置,控制事件影响范围,降低应急成本。针对近期我省部分市县疫情现状,我们将把粮油应急保供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粮源调度,增加成品粮货源,全力保障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确保市场不脱销不断档。相信,通过全系统上下共同努力,我省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将跃升一个新的台阶。

齐鲁晚报记者:

刚刚提到中裕公司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请具体介绍一下,作为企业,又是如何发挥应急保障作用的?

付蕊: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探索出“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目录”。中裕公司打造了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产业链,包含“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营销餐饮商超服务”十大板块,通过这条产业链,可以生产出10大类500多种产品,包括面粉挂面系列、酒精谷朊粉糖醇系列、高纤维系列、纯粮猪肉系列、烘焙系列、面食速冻系列、绿色蔬菜系列等,做到了对每一粒小麦的 “吃干榨尽”,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生产出的丰富优质绿色产品,满足了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饮食需求。比如,在生产环节,公司拥有200万亩的优质小麦订单基地,依靠“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运作,以高于市场价格向农户收购,生产出的优质小麦也能很好满足公司优质原料需求,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比如,在销售终端,开设“中裕快餐”等300多家自营主食供应网点,为北京、济南等100多家单位提供团餐服务,产品走进2.2万家大型超市和30万家中小型超市,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城市。

正是拥有完整闭环的产业链条和覆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各环节的主食供应网络,能够配合政府部门快速有效履行应急保障任务,中裕公司2020年获评“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2021年被授予认定为“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近年来,在粮食产业“滨州模式”的引领带动下,公司积极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大局,援助安徽省阜南县建设30万吨面粉加工项目,总投资3亿元,目前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5月份投产运营,届时公司年小麦加工能力将提高到120万吨;建成1万吨面粉应急体系,一周内可以生产、储备、运输1万吨面粉;保障供应滨州市和滨城区政府常态储备,应急供应能力明显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着重做好产能、供应、物流三篇文章五项工作,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扩大优质小麦订单种植,计划扩大到400万亩,带动70万农户年增收10亿元以上;二是持续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后续项目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推动投资1.83亿元的智慧中央大厨房投用,提升食品加工效率;四是年内计划新开规模以上团餐50家以上;五是依托德龙烟铁路滨州站、滨州港等物流枢纽,增强铁路、水运散粮及食品发运和接卸能力,形成多式联运模式,持续增粗拉长产业链条,奉献更多“源头、新鲜、高质”的产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中裕力量。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受去年严重秋汛影响,我省小麦播种普遍推迟,给今年夏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请问我们在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夺取夏粮丰产丰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鲁波:

受去年严重秋汛影响,全省小麦播种普遍推迟10-15天,小麦苗情长势总体偏弱,夏粮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多次深入生产一线调研指导,为贯彻落实好2月13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精神,2月19日周乃翔省长主持召开了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频会议,要求各地要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全力以赴抓好夏粮生产,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春季麦田管理工作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早谋划、早行动、争主动,全力以赴打好夏粮生产这场硬仗。围绕“抓麦田管理、保夏粮丰收”,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逐级压实责任,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粮食生产工作专班,建立厅领导帮包联系机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在小麦生产的关键节点、关键时期,及时组织专家巡回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目前,8个厅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已全部下沉一线。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也都建立了帮包机制,狠抓麦田管理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凝心聚力夺取粮食丰收。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平台,着力抓好良种和关键技术推广,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组织专家力量研究印发了《2021-2022年度全省小麦全生育期生产管理技术预案》《2022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以“促弱转壮、保穗增粒稳粒重”为目标,深入开展“科技壮苗”行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重点抓住小麦返青、拔节、灌浆三个关键生育期,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努力把晚播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全省麦田划锄538.8万亩、镇压1087万亩、浇水593.6万亩、施肥702.4万亩、病虫草害防控1523.1万亩。全省各类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服务16.7万人次。

三是强化资金支持。近期,省财政统筹8亿元农业生产救灾和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小麦“一喷三防”和追施一次返青肥。省里专门制定了资金使用方案,要求各地抓紧制定落实方案,及早采购药剂、肥料。同时,要求各地加大资金配套力度,强化支农资金使用监管,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能。

四是强化防灾减灾。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沟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早制定春旱、“倒春寒”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预案。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强化“一喷三防”、叶面施肥等技术应用,防病抗灾防早衰,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密切跟踪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及早备好药剂药械,科学预测预报,搞好专业化统防统治,坚决防止病虫害发展蔓延,打好“虫口夺粮”攻坚战,保证夏粮有个好收成。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刚才了解到,粮食产业是山东粮食工作的重要内容,请问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粮食产业?下一步有哪些新动作确保产业领先?

王伟华:

我省是粮食大省,同时又是粮食产业大省。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等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粮食产业由大到强转型升级,企业发展动力强劲、成效显著,全省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今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一是优质工程推动发展。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几年来,累计投资82.66亿元,助力产业提升,全省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比工程实施前增加1000多亿元。我省连续五次在全国现场会发言,推出滨州、中裕、金胜、天祥等一批区域和企业典型。我省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数量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二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全省粮食行业拥有省级以上科创平台8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33个,国家小麦、玉米、大豆、高油酸花生油四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我省。2021年列入国家财政科技项目投资总预算4279万元,同比增长51.8%,金胜集团荣获第八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全国粮食产业企业标准“领跑者”。三是品牌建设助力发展。“齐鲁粮油”品牌确立“1个公共品牌+N个地域特色产品+N个产业经营主体”建设模式。组建全国首个粮食行业品牌研究院和公共品牌产研孵化中心及山东粮油产业联盟,成功举办十余场“齐鲁粮油”中国行活动,开展进社区、进商超等“六进”系列活动,连续三年举办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持续推进优质产品展示展销,带动品牌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00多亿元。

建设粮食产业强省,推动粮食产业走在前,是民生工程,也是富民工程。下一步,重点抓好“两优”“两新”。

一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 “三链协同”。把优质粮食工程作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巩固拓展粮食产业示范县、示范企业、示范门店,支持粮食企业建设优质原料基地,加强主食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打造“中国好粮油”产品,示范引领,利企富民,高效供给。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积极融入“双循环”。实施“中国食用植物油田”建设计划。发展以青岛、临沂、烟台、滨州、潍坊等市为主阵地的五大食用植物油产业集聚区,培育打造山东食用植物油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实施粮食产业聚集行动。立足优良品种、坚实基础,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区域聚集,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培育更多优质粮食产业聚集区和百亿级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是打造主食产业新高地,推动产品供需升级。推进米、面、杂粮、薯类等主食制品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加快以“山东戗面馒头”“胶东花饽饽”“山东饺子”等蒸煮制品为代表的主食产业化进程,推动“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大力推动高纤维食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功能性和个性化食品的产业化发展,丰富、提升主食消费结构,推动消费者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四是打造齐鲁粮油新引擎,推动品牌高端化发展。以“齐鲁粮油”公共品牌为引领,持续下沉渗透,推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支持市、县以本地粮油优势和特色产品为引领,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地域品牌。发挥山东粮油产业联盟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线下支持建设“齐鲁粮油”旗舰店、体验店、社区店,线上打造“好粮有网”产业互联网平台,让山东优质粮油走进千家万户、丰富人民健康生活!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粮食和储备局办公室张伟,联系电话:51761221。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